【中大研究】 陳家亮料至少百萬港人有長新冠 正研改善患者腸道生態減症狀
發布時間: 2022/09/25 18:08
中文大學中醫學院、中文大學醫院今(25日)合辦「中西醫如何配合改善新冠肺炎後遺症」研討會。演講嘉賓之一的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形容,本港疫情逐漸受控制,並進入後新冠/長新冠年代,他估計至少會出現逾百萬長新冠患者,形容對社會醫療、經濟帶來沈重影響,認為絕對不容忽視;他又指,中大團隊發現長新冠患者獨特的「腸道微生態」,可透過化驗確診者糞便,預測其患長新冠機會率,並透露正在研究「微生態配方」,有望透過能否改善長新冠患者腸道生態以作治療。
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指,長新冠是指確診者消除新冠病毒後至少4周,仍有出現不同症狀,影響不同器官,如肌肉、呼吸系統、腸胃、腦神經等。陳家亮提到多項本地研究發現,3成至7成新冠患者康復後都持續出現徵狀,假設本港有300萬人曾染疫,至少有百萬人持續出現徵狀,對社會醫療、經濟帶來沈重影響,故認為絕對不容忽視。
陳家亮續指,得到醫管局支持,中大醫學院在2個月前已開展首個香港長新冠大型研究,冀了解本港康復者新冠後遺症情況,以協助港府制定政策醫治長新冠患者,呼籲港人不論有沒有持續症狀,都填寫網上問卷。
此外,中大團隊在過去兩年,跟進百多名新冠患者,分析他們入院後1、3、6個月的糞便樣本,於全球首次發現「長新冠腸道微生態」; 陳家亮解釋,當感染新冠病毒後,腸道接收病毒數量實際較肺部大,多新冠病人腸道會多了惡菌及少了好菌,而不同組合會影響不同器官及出現不同問題。
陳續指,研究可帶來3大作用,包括確診者入院時便可預測患長新冠的機會率、新冠患者康復後持續出現症狀是否屬於長新冠,透露相關研究已在中大醫院應用,團隊會收集確診病人少量糞便樣本,兩周內可得到實驗室數據,從而評估出患者患長新冠的風險。中大團隊另在進行「微生態配方」前期研究,將進入完成階段,有望透過能否改善患者腸道生態以作治療。
中大醫學院早在第一波疫情時,已發現有76%患者康復後6個月持續出現1個或以上徵狀,如情緒焦慮、疲倦、記憶力差、難入睡等,反映分布不同器官及相當普遍,更有3成患者康復後6個月持續出現3個或以上徵狀,故靠單一專科未必能照顧相關患者。
而在今波疫情中,中大收集逾550位康復者,發現近70%有中至嚴重程度、無法解釋的長新冠徵狀,35%更出現嚴重情況影響日常生活;而呼吸系統、神經精神系統、肌肉、消化系統等,每系統受影響都有3成人。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記者:鄧凱文